標籤 投票率

2024總統大選投票率約七成二,在歷屆總統大選中偏低。圖為1月大選時板橋國小投票狀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2024大選僑胞返國投票創歷年次低 從申請人數觀察到什麼趨勢?

2024總統大選投票率約七成二,在歷屆總統大選中偏低,而今年海外僑胞申請登記投票人數,和實際返國投票人數也是近七屆大選中第二低。僑委會表示,歷年來海外國民申請返國投票的人數與全國投票率趨勢相近,未來可視為選民投票意願的領先指標。...

長榮機師發起罷工投票,但卻遭質疑投票到一半修改遊戲規則,增加非長榮分會的會員也可投票,並延後開票時間,引發外界質疑這場罷工投票的合理性。圖為長榮機師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機師罷工/長榮機師喊罷工和星宇有關? 投票改規則引爭議

桃園市機師工會2023年底發起長榮航空機師罷工投票,訴求合理調薪、調整外站津貼以及呼籲資方勿大量違法聘用外籍機師,原定罷工投票將在本月4日結束,5日開票,去年底工會又發文調整罷工投票規則,讓非長榮分會的會員也能參與投票,且增列投票所,投票日期也延長,本月3日更再度召開臨時理事會,將長榮分會會員的開票日期延後,引發外界質疑這場罷工投票的合理性。據掌握,機師工會發起長榮機師的罷工投票,是非不得已的決策,而且恐怕還和星宇有關。

2024總統大選進入倒數計時,這次藍綠支持者基本盤固化下,選情進入拉鋸戰,年輕人、中間選民成為左右選情的關鍵。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民意最前線/600萬「空氣票」仍是2024關鍵 吸引青年投票不能再靠地緣政治

2024總統大選進入倒數計時,這次藍綠支持者基本盤固化下,選情進入拉鋸戰,年輕人、中間選民成為左右選情的關鍵。根據統計,40歲以下選票約有600萬,誰能爭取年輕人選票,誰就有機會攻上大位。不過,年輕票向來又被稱為「空氣票」,有較難預料投票行為的特性,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莊文忠表示,年輕族群投票相較不受政黨偏好影響,所以投票的原因要考慮更多因素研究。...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前中)、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前左)在恆春鎮西門廣場開講。記者潘欣中/攝影 評論

大選最後階段的2大變數:年輕人投票率與棄保

相較於2020年總統大選與罷韓投票,蔡政府與民進黨鋪天蓋地動用各種資源鼓勵年輕人返鄉投票,今年相關活動幾乎是零,原因很簡單,年輕人不愛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下個月總統大選最終結果還難料,但現在就可以預知一個結果:賴清德拿到的青年選票會大幅低於2020年蔡英文總統的青年票。那年輕人的票要投誰呢?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中)在北市信義區舉辦聯合競選總部成立大會,進場時民眾爭相握手。記者林俊良/攝影 評論

藍營主打貪腐 是催化或激化選票?

侯康配正式推出後,藍營選票陸續回流,但光是藍綠對決,國民黨不一定能穩操勝算,所以要催化對民進黨的仇恨值,以降低投票率。這個戰略沒有錯,問題是談何容易?

2024年總統大選在藍、綠、白陣營「鐵粉」表態率大幅提高下,中間選民與年輕族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投票日與大學寒假「衝堂」 激起年輕人投票熱情成藍綠白最大挑戰

2024年總統大選進入全新階段,在藍、綠、白陣營「鐵粉」表態率大幅提高下,中間選民與年輕族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2024年大選的「首投族」多達103萬人,占預估總投票人數1950萬人中的5%,根據內政部統計年報估算,首次參與大選投票的21歲到24歲族群約77萬5262人,多數是仍在大學就讀的大學生、研究生,不過,因為明年大選投票日1月13日與許多大學公布的寒假起始日1月15日「衝堂」,各陣營要如何增加年輕人投票誘因?

支持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可能是時力的選項。記者林伯東/攝影 政治

對2024總統表態明確 時力自提人選、支持賴清德二選一

2024年總統及立委選舉開跑,時代力量日前舉行黨員代表大會,區域立委預計在5月底內提出首波人選,知情人士透露,時代力量今年會有「明確支持人選」。據了解,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上任後,延攬時代力量前發言人李兆立回鍋擔任秘書長,著手改變中央與地方的選戰節奏與策略,未來將從議題方面主導選戰方向,包括時力長期關注的房市與交通議題,若有其他政黨願意在議題上合作,甚至不排除有合作的可能性。

台灣省第二屆臨時省議會議員暨市長選舉,候選人高玉樹(中前)當選台北市長,支持者高舉雙手慶祝勝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4年台灣地方自治新頁 縣市長省議員選舉

1954年5月2日,台灣省第二屆臨時省議會議員暨縣市長選舉舉行第二次投票,273萬6千餘位選民分別在2660個投票所同時舉行投票,15縣市應選出之省議員共39人,縣市長有13人(台中、苗栗兩縣縣長因任期未滿,不予選舉)。第二屆臨時議會議員總額共計57人,全省已屆滿應重新民選之縣市長共為19人,均已全部選出,至此本省實施了三年的地方自治又邁進新的里程。

奈及利亞第三黨的候選人歐必(前排戴眼鏡者)讓年輕人燃起希望並踴躍投票。圖為歐必25日前往投票所。新華社 國際

奈及利亞總統大選「歐必服從者」現象 非洲版馬克宏能給年輕人希望?

奈及利亞25日投票選出新總統,奈國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經濟體,因人口年輕而大有潛力,全國半數人口在18歲以下,但自1999年恢復民主以來,兩大黨推出的候選人只能比爛,投票率屢創新低,但今年不同,第三黨的候選人歐必(Peter Obi)讓年輕人燃起希望並踴躍投票,這位白手起家的富商主打改革,選前一些民調顯示他領先其他候選人,有機會當選,不管最後能否出線,已在奈國創造了「歐必服從者」(Obidients)現象。

副總統賴清德(左前)同額競選以4萬餘票當選民進黨黨主席,他15日上午回台南投票,離開前與現場民眾擊掌致意。中央社 政治

賴神接班/賴清德接黨魁 投票率不盡理想 新閣揆表現成2024隱憂

副總統賴清德同額競選以4萬餘票當選民進黨黨主席,不過民進黨人士分析,認為雖然賴清德統合黨內派系、全台巡迴發表政見,並在最後一刻全力催票,但投票率最終仍不盡理想,並認為眼前賴清德接下黨主席的最大挑戰,莫過於閣揆之位懸而未決,若中央執政無法贏得民眾支持,2024總統大選無疑是一場硬仗。

近來台大舉行學生代表選舉,領票數卻相當低迷,有候選人只靠1張同意票就當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學生自治風氣崩落!台大學代選舉 1張同意票就當選

不少人將大學視為「小型社會」,大學也在大學法機制下,必須輔導學生成立由全校學生選舉產生的學生自治組織,多數學校另設有學生議會、學生評議會,形成學生自治組織間的「三權分立」。

國民黨嘉義市長黃敏惠邁向第四任市長。記者許正宏/攝影 政治

黃敏惠創地方自治史上任期最久市長紀錄 大勝背後早有徵兆

嘉義市長重行選舉投票,國民黨嘉義市長黃敏惠橫掃全市84個里,開出5萬9874票、高達63.6%得票率,大勝2萬7084票對手民進黨李俊俋成功連任,綠營以小輸為贏,藍營「沒想到贏那麼多」,其實勝敗不全然是大環境影響,背後這個原因仔細深入分析就知道早有徵兆。...

太平山莊凌晨出現零下5度低溫,樹枝上結滿霧凇,彷如北國,白茫茫一片。圖/羅東林管處提供 政治

太平山莊凌晨零下5度、合歡山迎初雪 明天清晨仍急凍

中央氣象局上午發布低溫特報,今天至明天清晨受寒流影響,各地易有10度以下低溫;台中以北、宜蘭、花蓮及金門有持續10度或6度以下氣溫,連江有6度左右低溫發生的機率。 氣象局長鄭明典臉書PO出衛星雲圖,指此為典型寒潮爆發雲系,冷空氣流經暖海面,小積雲排列發展隨風飄動,這種排列成串的雲型稱為「雲街」。

1975年12月17日,時任台北市松山區公所區長梁明學邀約該區市議員譚鳴臬、林利錟、周英英等人,坐上事先佈置的車輛,用大字告示牌,希望區民「人人投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75年增額立委選舉 北市區公所出花招衝選票

1975年12月20日舉行第二次增額立委選舉投票,12月17日投票倒數前三天,不僅候選人使出渾身解數進行最後衝刺,台北市各區公所也透過許多「花招」,希望能提高該區的投票率。

民進黨台北市立委補選參選人吳怡農近來提出松山機場遷移、兵役延長等政見,甚至砲轟黨中央,引發黨內不同聲音。記者侯永全/攝影 評論

吳怡農的復仇之戰陷內亂隱患 砲打黨中央恐成雙面刃

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被視為綠營選舉大敗後,能否回血的關鍵戰役,民進黨好整以暇,徵召蹲點選區多時的吳怡農捲土重來,對照國民黨一度陷入找不到人窘境,最後王鴻薇背負「落跑」壓力,不得不披掛上陣,但近日媒體民調,藍綠陣營氣勢卻出現變化,王鴻薇以46%支持度,領先吳怡農8個百分點。...

國民黨嘉義市長黃敏惠(中)專注市政,掃街拜票也不放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嘉義市長選舉九合一後第一戰 衝高投票率成勝敗關鍵

九合一選後的第一戰,嘉義市長選舉18日投票,以往單一選舉的投票率多數偏低,上月26日嘉義市議員選舉投票率僅55%,創近年選舉新低,本月18日市長投票率可能也不佳,如何衝高投票率,催出支持者,成為勝選重要關鍵。 選情被看好的國民黨現任市長黃敏惠表示,雖是競選連任,她依然不敢放鬆,持續透過掃街拜票鼓勵市民出來投票。 陷入苦戰的民進黨籍總統府前副秘書長李俊俋,近期不斷提出福利政策,希望藉加碼社福利多衝出支持度。

民眾黨大量提名共86名議員候選人,全國僅取得14席,圖為民眾黨提名的彰化縣議員候選人聯合造勢。圖/民眾黨彰化縣黨部提供 政治

小黨廝殺、投票率低...第三勢力恐泡沫化 2024成關鍵?

2022九合一選舉落幕,第三勢力戰果不佳,不但時代力量議員席次嚴重萎縮,民眾黨甚至傳出「跳船潮」,知情人士分析,投票率大幅衰退、小黨內戰是主因。而至於本次選舉的結果是否代表第三勢力泡沫化?有政壇人士判斷,2024年會是關鍵。

民進黨檢討敗選因素,過去支持的年輕選民、中間選民流失,成為敗選一大關鍵。圖為九合一選舉投票人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中間選民流向哪?選前兩波事件 藍綠拉開距離

民進黨九合一大選慘敗,藍綠版圖也再次翻轉,直轄市長投票率只剩59%,民進黨檢討敗選因素,過去支持的年輕選民、中間選民流失,成為敗選一大關鍵。他們為何不再支持民進黨,又去了哪裡?一份統計看見端倪,選前兩波事件,讓藍綠中間選民拉開距離。

政治

圖解九合一藍綠消失的票數 國民黨2024未必占上風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近年九合一大選藍綠消失的選票。

蔣萬安當選台北市長,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將由國民黨王鴻薇(左)出戰民進黨徵召的吳怡農(右),這場補選引發不少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近12年立委補選不曾「變天」 國民黨挾優勢之下仍潛藏危機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當選當北市長,明年1月8日將舉行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南投第二選區也因國民黨立委許淑華當選南投縣長,將擇期補選立委。回顧自2011年以來,舉行過15場立委補選,綠營贏了9次,藍營贏了6次。這15場選舉,從未有藍變綠或綠變藍情況發生。若從投票率和得票率分析,國民黨仍潛藏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