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教育

1994年4月10日,多個民團與學界發起「410教育改造」運動,並上街遊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改30年/410教改「廣設大學」變調掀倒閉潮 學歷通膨遺毒擴散中

1994年4月10日,史上最大教改工程上路,其中忽視少子化的廣設大學惡果已現形。學界認為,當政治支票凌駕教育,技專浮濫升格是「無法回頭的錯誤政策」,遺毒是大學倒閉退場相繼出現。 2014年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成為首間退場學校後,至2024年7月底,已知有15所大專走入歷史,且其中有13所過去曾專科升格為學院或科大。退場海嘯還在現在進行式,教團甚至預估到117學年恐共有40所大專退場。聯合報數位版從4月4日至4月8日止,一連5天推出「教改30年」系列專題,深度探討教改廣設大學的苦果,即將上台的賴清德政府,該如何收拾爛攤?

矽谷創投天王提爾推出輟學換創業基金10萬美元的計畫,要挑戰「念大學才能出人頭地」的觀念。今年申請人數創下新高,近期將公布20名入選者。美聯社 國際

推輟學換創業基金 矽谷創投天王挑戰「念大學才能成功」學到教訓

若有人願意提供3百多萬元,助你實現創業理想,代價是必須放棄念大學,你有勇氣付諸行動嗎?矽谷創投天王提爾(Peter Thiel)推出該創業計畫超過十年,就是要挑戰「念大學才能出人頭地」的想法。回顧一路走來的經驗,提爾坦承曾選到一些「光說不練」的申請者,因此更懂得「慧眼識英雄」。他也分享入選者都具備哪些特質,對於「瘋狂天才」他們可是敬謝不敏。...

學界指出,歐美也是景氣大好時,學生便選擇不繼續深造而改投入業界,台灣亦然,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首批國科會博士獎學金公布 理工狂掃獎卻埋「就業」隱憂

為搶救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國科會、教育部、中研院今年都各有獎助方案,其中從博一到博三、月發4萬元的國科會博士獎學金(擇優甄選獎勵重點領域),若再搭配研究計畫,每月可拿到7至8萬元。首年國科會400個核定名額日前出爐,絕大多數獎落理工領域,人文類只有50名,連龍頭台大文學院也僅獲個位數。不過,學界點出理工領域隱憂,直指台灣科技業仍多處於代工,研發人才也多投入在製程,博士學位在學界和業界恐仍市場有限。 政府將大量博士獎學金資源偏重在理工領域,對症下藥了嗎?學者認為,若「這個」瓶頸不解決,光發獎學金只是流於形式。

近期不少學校校務會議多討論併班、併系,在於人數減少至一定程度,如一個年級學生規模不到過去的三分之一,教師編制不可能長時間維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私校轉骨/少子化學生招不滿 老牌私校「迷你班」撐不住併系求生

近年受到少子化影響,不少私立大學招不滿,根據聯合報數位版掌握,不少老牌私立大學過去單一年級人數破百的大系,近年萎縮減班,甚至單一系組招生人數少於20人,過去的大班編制演變成「迷你班」。有教育團體認為,乍看之下是優化生師比、提升教學效益的好時機,但實則沒有這麼容易,已有一老牌私立大學近期欲大刀闊斧,要「整頓」招生重災區的迷你班,私校颳起併系風。

世新大學中文系由於招生狀況不佳,系方內部研擬在114學年起停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世新中文系恐停招 凸顯大學被當職訓所危機

世新大學中文系規畫停招,又開始引發「文科無用論」的相關討論,凸顯台灣對於大學科系充滿錯誤的功利思維。事實上,人文學科的危機,已是全球性共識,而造成此危機關鍵的原因之一,是量化績效掛帥的大學治理。大學以招生、報到率衡量一個系所的價值,甚或決定挹注多少經費,對人文領域本就相當不利...

今日是教師節,但台灣無論高教與國教現況都問題充斥,老師恐怕快樂不起來。示意圖,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高教淪升等煉獄、國教有親師苦海 教師節只剩哀嘆?

今天是教師節,教育界的問候語是「教師節快樂」,但是如果認真看台灣教育的現況,老師們可能也快樂不起來。前幾天聽到一名在私立大學當專案教師的友人說,學校通知他不再續聘,契約到今年底,就一張公文,沒有具體說明。在目前的高教現場,專案教師和兼任教師成為不穩定的勞動者,已是普遍現象。助理教授需在期限內升等,年輕學者形容,升副教授之前,如同開啟「地獄模式」,嚴重過勞。40、50歲的大學教師,面臨研究、教學、服務三頭燒,不少人身陷憂鬱之苦...

曾任台積電研發處前處長的台大兼任教授楊光磊,分享美國教育如何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令我瞠目結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流動/兒大學換4間、女學習受挫 他看美國教育如何讓孩子脫胎換骨

曾經擔任台積電研發處處長的台大兼任教授楊光磊,退休後投身教育,主因是他的一對兒女。他的女兒國中小讀得很痛苦,只被美術老師當人看;後來在美國升學脫胎換骨,相較在台積電頂尖學生臉上的黯淡無光,給他很大的震撼。他的兒子大學換四間、四個科系,他看到美國教育如何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令我瞠目結舌」。

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職業前景不佳,根據調查顯示,2021年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台幣2萬8838元,低於台灣人均GDP的三分之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郭位|大學學歷貶值 政治掛帥的台灣高教該如何改善?

台灣教改頻繁,學位泛濫成災,普遍貶值或者根本就是虛有名號。許多博士、碩士、學士被困得無所適從,若非從屈指可數的幾家名校畢業,大多難以事事,最終成為社會的負擔。在2018年台中市舉辦的某次招聘會議上,儘管招聘廣告只要求6年制小學畢業生的學歷,卻吸引逾千人申請300個臨時清潔工的職位,其中不乏擁有學士、甚至碩士學位者。 今天說台灣的大學畢業生每月賺22K有些誇張,但與事實相差不遠,似在步菲律賓的後塵,造成教育產出與就業機會差距。菲律賓擁大學學位者的素質參差不齊;有講流利英語的專業學科畢業生出國,擔任家庭傭工,以獲得微薄收入營生。22K低薪的另一個極端現象,則是有人完成學業後,不事生產,樂得當個不就業、不進修、賦閒父母家、免費吃住的啃老族…

近年來全球高等教育發生鉅變,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認為,兩岸三地高教遭遇不同的困境,卻有些文化上的共同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郭位|台港陸的高教困境:羊毛出在羊身上 學費補助有救嗎?

因公旅行兩岸,乘計程車,與司機聊天,其中常聊的一個題目就是教育。許多司機對教育有看法,自認為專家。這就難怪社會上對高教的議題眾說紛紜。和尚拜堂,城外錢莊。政府官員控制財政、解釋繁複的政令,社會大眾隨興批評,指揮政策,新聞媒體隨意解讀輿情,家長隨便發表一己感言,就連學生都不時大鳴大放,指揮學校的教研與管理。 重視教育是中華文化的特色,值得自豪。社會變革,兩岸三地高教走過不同心路歷程,遭遇不同的困境,台灣有資金欠經營,香港人高智商低創新,大陸多人力缺人才。仔細看來,這些缺憾有些文化上的共同性…

美國大學生畢業前修足的學分數大約100個,台灣大學四年畢業門檻為128學分,該不該調降畢業學分數掀起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學學分爭議/畢業門檻128學分卡死人?台大最「硬」這些系點出關鍵

美國大學生畢業前修足的學分數大約100個,反觀台灣,大學四年畢業門檻為128學分。台灣大學財金系的畢業學分數是全校最多,共138個學分,其次是電機系137學分。工學院學生認為最「硬」的這個系,必修學分數更一度多達39學分;畢業學分數多等於畢業高薪? 台大教授表示,高薪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好運,如果很多人想要考進台大,表示系上扎實的訓練得到雇主的肯定;但也有教授認為,降低必修可將部分課程去蕪存菁,數位時代,很多知識可以由網路得知…

美國康乃爾大學一名學生希望該校教師在可能引發創傷的教材內容上加註警語,但提案卻迅速遭到了校方否決。圖為康乃爾大學。路透/ Alamy 國際

人性對待vs.玻璃心 學生要教授敏感教材加警語 康乃爾大學秒拒絕

這起事件最初只是一個大二女生的柔軟心。美國康乃爾大學大二生丁恩(Claire Ting,譯音)上個月在學生會中起草提案,要求學校教授及講師,在可能引發創傷的課程內容上,包括性侵、自殘、跨性別暴力等,加註警語,提醒那些也許感到不適的學生。結果康大校方不到一周就明快否決。為什麼?不過是以多一點人味對待學生,讓學生審慎考慮閱讀教材,康大為何選擇悍然說不?

隨著疫後兩岸交流逐漸啟動,停擺三年之久的「陸生來台就學政策」似乎也重現曙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陸生來台有望重啟?末代陸生:留學台灣「這幾點」CP值很高

隨著疫後兩岸交流逐漸啟動,停擺三年之久的「陸生來台就學政策」似乎也重現曙光,以南部義守大學為例,在陸生來台的黃金十年間,最高峰曾創下一年有1500名陸生到校研修、交流的紀錄。 曾招收陸生的大專院校表示,陸生來台留學,台灣可以有機會影響更多大陸的年輕人。陸生也能為校園帶來刺激,藉由不同文化碰撞出更多創意,讓校園更加多元化。

台灣護理師養成時間長,人力也長期不足,執登人數比例不到六成。圖/台大醫學院提供 教育

執業率不到6成!護理人力短缺 台大打返鄉訴求能留住年輕人?

全台領有護理師證照31萬人,執業登記人數18萬人,執業率不到六成;國內疫後護理人力面臨短缺,國內有7所大學陸續成立學士後護理系大舉招生,其中台大更打出在地青年留鄉訴求,臉書「虎尾人(讚)出來」最近就刊出該系招生廣告,強調要將雲林打造為長照人才培育基地,鼓勵雲林學子報考就讀,畢業後可留在家鄉照顧長輩,這招有效嗎?

面對中共武力威脅,蔡英文總統去年底宣布民國94年次後出生的役男義務服役時間改為一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兵役硬卡進學制 「3+1」是看輕高教還是高看大學生?

蔡英文總統上月宣布,從2024年起,2005年(94年次)1月1日以後出生役男,義務役期將從現有4個月改為1年,但國防部拋出的「大學3年+兵役1年」被師生罵翻,認為不少學生四年都念不完了,還不少人千方百計延畢,要學生三年內完成學業,是把大家都當成「資優生」看待嗎?將兵役硬卡進學制系統、干預大學各科系既定行程和操作模式,搞得大學人仰馬翻。國防部跟教育部是嫌教改還不夠亂嗎?還是把大學教育看得太廉價?

美國多數大學不願禁用聊天機器人ChatGPT,因為不想侵犯學術自由、實務上禁不了,且它是教學好工具。圖為佛羅里達大學。圖/紐約時報 教育

防AI作弊不如融入課程!美高校請ChatGPT寫教案、出考題

聊天機器人ChatGPT自11月底推出以來,許多人聚焦它可能助長作弊剽竊,美國許多中學及大學,體認到人工智慧(AI)工具只會越來越多,日益精進,已揚棄抗拒態度,改採具體行動規範及應用,更已有融入教學和學習的實例。新科技不是洪水猛獸,它帶來翻轉和變遷已在美國教育圈展開。

梅貽琦原為清華學生,後來成為清華校長,從北京清華到台灣新竹清華,他成為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真正君子,一代斯文——梅貽琦辦大學首重大師 永遠的清華校長

梅貽琦過世後,祕書清理遺物,在病床下發現一個手提包,是梅校長經常提著的。大家不知裡面裝著什麼東西,當眾打開,原來是庚款的帳本,每一筆帳都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中,有許多他的手稿。圖/沈珮君攝影 生活

我問我聞/傅斯年留給台大的精神遺產:敦品、力學、愛國、愛人

「敦品、力學、愛國、愛人」,這是台大校訓。這八個字是傅斯年就任台大校長後在第一次校慶上勉勵學生的講話,似乎卑之無甚高論,但是,一如他所說,教育必須重「常道」,不是短期玩花招。傅斯年病故後,在胡適推薦下,錢思亮繼任校長,錢校長在為畢業生題字時,將此八字稱為「校訓」。

大學教授指出,在一個領域做久了,往往會被這個領域的知識思維制約。目前大學逐漸走向跨領域,開始有學校實驗大一、大二不分系。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諾獎的奧祕/跨域有助創新!想成諾獎得主 大學雙主修是必要門檻?

國外研究發現,諾貝爾獎得主的共同特色是「跨領域」。學者分析,單一領域可以有其深度,但也有其侷限。「領域」是後天定義出來的,分領域只為學習的方便,並非必然。此外,國內研究者大多以國科會的學門區分(自然、生命、人文、社會等),來看待自身研究方向歸屬,這其實會妨礙知識創新。理想上國科會和研究者可以大膽嘗試多領域研究,但這並非一蹴可及,得從大學教育扎根。

美國總統拜登24日宣布,將為大學畢業生免除最高1到2萬美元的聯邦學貸,可望讓數以百萬計的人脫離債務漩渦,但這項「德政」其實有著諸多爭議。路透/alamy 國際

拜登免除學貸「德政」 會讓美國更平等還是更不均?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為大學畢業生免除最高1到2萬美元的聯邦學貸,可望讓數以百萬計的人脫離債務漩渦。美國聯邦學生債務總額超過1.6兆美元,約有4300萬人背債。但這項「德政」其實有著諸多爭議,一來是拜登未獲國會授權將學貸一筆勾銷,預計將面臨訴訟。其次是公平問題:民眾不免質疑,受大學教育是個人選擇,為何付不起學貸要全體納稅人承擔?此外,聯邦政府估計將為此花費至少5700億美元,這對美國經濟又有何影響?

大學教授表示,無節制擴張是今天高教問題的根源,原本就不適合念大學的人也紛紛湧進大學讀書,求的不過就是畢業。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世代拔河/學位價值觀崩落 從前擠破頭讀頂大 現在混不下去就轉學

大學中存在世代落差,除了科技,對於學位、學習方式等,師生各有不同價值觀。大學教授表示,30年前只有15%的人能念大學,學生好不容易考進大學,當然要堅持念完。現在教育供需完全相反,考取大學跟轉學、轉系都十分容易,被選擇的換成大學,學生進大學後混不下去就換。不少教授也觀察到,愈來愈多大學生對學習非常「實用價值取向」,認為學理論無用又無聊,形成大學裡另一種世代差異。